人才培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专业部建设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3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0

易建秋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提到:职业教育应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要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双元制教学、模块式教学、学分制教学等试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这个精神体现了当前职业教育“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组织的变化,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虽然自动化降低了对技能的要求,但新的生产组织结构要求劳动者积极主动全面参与,要求有足够的教育与培训的劳动者理解生产的过程。二是由于生产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要求劳动者具备较强的复合能力。 三是新的劳动组织岗位变化,需要人们最大限度地发展人际关系,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四是技术进步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社会职业呈现综合性发展趋势,劳动者的文化基础、职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显得更加重要。
未来职业周期将会越来越短,职业流动性越来越强,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多次的岗位变化,劳动者必须具备转岗再学习、就业的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在变化。1999年汉城联合国科教文第二次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开放的、柔性的,并且是以学习者为本的,它必须比只向学习者提供某种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贡献得更多,也必须为个人生活和工作做通用的准备。”“职业教育的目标由单纯的谋生准备变为现代社会人成长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性质由终结教育变为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整个职业生涯。” 因此,从专业岗位教育向素质教育、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转变,是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三产专业部在工作中将认真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把学生能力本位的教育把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    进行课程改革,逐步构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要求工人不仅要懂技术、有技能,而且还要懂得与人协调,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关心生产,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由于现代社会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交流更为活跃,对劳动者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将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为“学生主体”;强化学生公关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对课程进行的合理综合化。
我校的生源素质水准较低,而从培养目标上看,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课程综合化,就是在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主线来架构的课程,也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所开发的课程。如,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综合进行礼仪规范、人文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
以往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方式,形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甚至多余的教学内容,如语文与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与演讲口才、文史知识与风景名胜等课程,均是如此。综合化能够使教学内容紧凑、精练,剔除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陈旧的、重复的、过深的理论知识,从而随时补充新知识,加强实践环节。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在学科体系中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加强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更要教回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和从业的操守。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各学科中灌输职业道德、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内容和精神,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优势、落实双基;又要从知识、能力、品格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和多元教育要素,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全方位教育;还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    加强专业部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进一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外求活积极拓展职教市场。学校在坚持“对内求实”的同时必须“对外求活”。所谓“对外求活”,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合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在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要与各用人单位保持相关的密切关系,从而不断拓展职教市场,建立起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根据“对外求活”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上,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合理改造、注入新的时代因素、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完善已有专业品牌;另一方面推陈出新、撤销缺乏生命力的老专业,增设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开创适应社会和产业结构变化需要的新专业品牌。我校是由两所专业设置截然不同的两所学校合并而成的,在保留两校原有的统计、财会类专业和卫生、医药类专业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开办了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商务经济、商务英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已经构建起了以统计财会为特色、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管理为主干的,包括金融事务、国际商务、电子商务、文秘、音乐在内的11个专业。在这11个专业中,有7个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应该成为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出发点。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不仅为学生配备了模拟会计室、模拟银行、现代办公模拟室等实训场所,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实训;而且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坚持走联合办学的道路,为学生搭建了实习和教育实践的多种平台。最近,华夏银行就提前一年与学校签订了2004年用人合同。我校还成立了有近40人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专门为学校办学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并及时把学校的信息传递给社会,从而使学校与社会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学校健康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增强培训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在满足人们知识更新需要的同时,把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作为开拓职业教育新空间的重要措施放在重要位置,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逐步完善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对内求实,对外求活”,这是我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内联外靠中创建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打造现代职教品牌”,这是我们治校的重要战略措施。超越与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北京现代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这一永恒追求的必然结果。1、加强基础能力。首先,巩固文化课的地位。现代职业教育观认为,文化课是现代人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从业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基础,学习文化课是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的地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次,提高专业基础课的地位。专业基础课是是初、中级职业人才长期发展的活的本钱,是劳动者职业生涯的看家本领。只有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途。2、提升关键能力。首先,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劳动人民的子女,是学科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多数以就业为目标。因此,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开发和组织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这种新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承认学生的差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能力为本位,摒弃"无职业目标"的教学,以科学技术应用、实现开发成果为主要目的,以劳动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职业领域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初步形成职业能力。其次,提升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技术工人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技术和处理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它是职业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关键,决定着劳动者生产水平的高低。专业能力的提升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反复实验、反复训练才能够完成。3、培养综合能力。理念:职业技术研究的对象,不只是一个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与劳动的过程。那种单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新世纪的职业教育,必须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从事某一种职业领域为目标,以劳动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途径:(1)加强课程综合化建设,改造学科式课程--掺沙子。即在学科类课程中加入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增强对同一职业领域里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2)以改变学习方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为目标。(三)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实施。1、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1)专业课程设置。(2)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3)专业设置标准。(4)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2、组织编写出版新教材。3、做好前期的学习、培训工作。(2)按照学校开设的专业,学习国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明确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3)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4)开展新课程和教材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明确改革的重大意义,都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于面向21世纪,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财贸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 ©2019-2020 │ 蜀ICP备12003857号-4